銷售熱線
丹陽市偉盛電子有限公司
締造行業新生態
音質越高,聽到的音樂就越好嗎?
- 分類:行業動態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1-11-01 09:08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如今硬設備上的問題都已大抵解決,再加上音響和耳機技術的持續進步,為何今日我們還繼續聆聽低音質且過度壓縮的音源呢? 高音質且無損格式的音樂不是比較好嗎?
音質越高,聽到的音樂就越好嗎?
【概要描述】如今硬設備上的問題都已大抵解決,再加上音響和耳機技術的持續進步,為何今日我們還繼續聆聽低音質且過度壓縮的音源呢? 高音質且無損格式的音樂不是比較好嗎?
- 分類:行業動態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1-11-01 09:08
- 訪問量:
如今硬設備上的問題都已大抵解決,再加上音響和耳機技術的持續進步,為何今日我們還繼續聆聽低音質且過度壓縮的音源呢? 高音質且無損格式的音樂不是比較好嗎?
取樣頻率較廣的高解析音樂真的能幫助音樂加分嗎?
我們都知道雖然MP3格式的普及曾對音樂產業造成極大的沖擊和影響,但在那個個人計算機硬件存儲容量小,以及網絡帶寬速度緩慢的時代來說,無疑地是個重大的發明。而如今硬設備上的問題都已大抵解決,再加上音響和耳機技術的持續進步,為何今日我們還繼續聆聽低音質且過度壓縮的音源呢? 高音質且無損格式的音樂不是比較好嗎?
理論上來說比特率和取樣頻率越高,聲音能呈現出更細膩的表現,并且也會讓音樂更逼真。近年來推出的「高解析音樂」(High-Resolution Audio,簡稱Hi-Res Audio)定義為以 「96kHz/24bit」和「192kHz/24bit」或更高的數字格式制作,比起傳統CD的「44.1kHz/16bit」高出好幾倍。當然有人會說出「反正音質好壞我也聽不出來」這樣的回答,所以關鍵的問題還是回歸到:究竟一般人的耳朵有沒有辦法辨別出這些細微的差別呢?
早期由于計算機硬件存儲容量小以及網絡帶寬速度緩慢,使得便利性高的MP3格式普及至今。
為了回答多數人同樣的疑惑,英國衛報找來從2007年就開始制作高解析音樂的Linn Records提供音源,并且請自家的音樂編輯試聽,與常用的幾種音樂格式相互比較:分別是128kbps和320kbps的MP3格式、CD和24bit的高解析音樂。
經過兩位專業的音樂編輯試聽后,他們得出了有趣的結論。其中一位編輯認為自己能夠分辨出音源的不同,MP3與CD有著明顯的差異。但CD和高解析音樂相比之下,差異并不如他想象中的巨大,他必須非常專注地聆聽才能感受到;而另一位編輯則認為即使能夠分辨,但重要的還是個人的主觀感受。好比說當他聆聽Nick Drake的《One of These Things First》專輯時,他認為好壞并不是取決于高低頻率的音質,而是像吉他撥弦和貝斯聲在線這種差異。他還補充說:「高解析音樂的超清晰表現對我來說是過于尖銳和冷調,反倒削弱了歌曲的溫暖和凝聚力。本次試聽在同樣的硬件條件下,我反倒最喜歡CD呈現的聲音?!?/p>
高音質是否能夠幫助音樂,其關鍵還是需視錄音質量和每個人主觀的感受來認定。
這樣微妙的結論反映出,雖然高音質呈現出較不扁平的聲音使音質更飽滿和寬闊,但某些歌曲卻與CD差異不大,其中的關鍵還是需視錄音質量和每個人主觀的感受來認定。歌曲可能會因為Hi-Res的特色讓音樂更加分,更有真實的臨場感;反之也有可能曝露出歌劇主唱與交響樂團是分開錄音的事實,讓這個特色變成缺點。
高解析音樂能讓你「聲」歷其境,也可能讓你聽出錄音瑕疵。
除此之外,高解析音樂比現在普遍使用的格式成本還來的高,一張專輯售價落在約新臺幣九百元左右,足足是CD售價的三倍之多。而與MP3的存儲空間相比,高解析音樂將會占用設備存儲空間約2~5GB,比起低音質MP3的60mb還高出將近30倍。
不過近年來有越來越多支持高解析音樂播放的裝置出現,像是Samsung、Sony和LG這些品牌生產的音樂播放器和智能型手機,網絡上也有如Apple、Amazon和Spotify提供類似高解析音樂的服務平臺。
筆者認為,這樣的重大變革就如同影片格式的藍光與DVD之爭,科技勢必會持續向前前進,但要能被現代人普遍接受,也許還有一段路要走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-
藍牙接打電話會有雜音,在信號不受影響的情況下
如果沒有外界其他信號干擾,那應該是耳機喇叭問題;?
解決方案:換新喇叭 - 耳機切換放入盒中后再拿出來自動連接不上 2021-12-01
- 耳機卡的不緊 出現了幾個掉落情況 2021-12-01
- 耳機放入充電倉,藍牙任然保持連接狀態 2021-12-01
- 稍微跑動或者彈跳 就會自動彈出 siri 2021-12-01
- 左右耳機聲音大小不一 2021-12-01
Copyright ? 2021 丹陽市偉盛電子有限公司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常州 蘇ICP備********號-1